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福祉。2014年,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这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网络强国建设的内涵包括推动信息化发展、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的驱动引领作用,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同时还包括维护国际互联网秩序、深化拓展网络空间合作等。必须深入把握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全面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推动我国从网络大国阔步迈向网络强国。
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全球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形成智能化生产方式、数字化产业形态、平台化产业组织,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9.15亿人。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据初步核算,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6.1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超过44%,中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电子商务市场。充分发挥信息化驱动引领作用,是掌握发展主动权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利时机,切实把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后发优势、技术应用的领先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转化为数字经济的发展优势。需要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网络、算力、应用等相关基础设施的体系化建设,促进城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探索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持续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统筹考虑、同步推进。当前,国内外安全形势错综复杂,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显著上升,国家网络安全面临挑战日益增多。外部网络攻击、网络安全事件等会给国家安全带来威胁,个人信息泄露、电信网络诈骗直接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也没有经济社会的平稳有序和安定繁荣。近年来,党中央将网络安全上升至国家安全高度,将网络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法律法规,构建起网络安全立法的“四梁八柱”,通过“清朗”“净网”“云剑”等互联网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推动网络治理取得实效、网络生态持续向好。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有利于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塑造平稳安定的互联网发展环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持续提升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要加强国家安全战略谋划、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把握网络安全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等特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切实做好金融、能源、电力、通信等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推进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产业,促进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人才、技术和产业的良性互动。加大依法管网治网力度,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积极参与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放眼全球,全世界网民数量达到53.5亿,占全球人口比重超过66%,但互联网领域仍存在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共享不充分等问题,网络空间治理成为一项全球议题。中国创造性提出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重大贡献。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体现和重要实践,包含关于互联网发展、安全、治理、普惠等多方面的主张,致力于通过对话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通过共享共治促进治理变革,引领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朝着多边、民主、透明方向发展。中国充分尊重各国网络主权,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深化网络空间IM电竞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发起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等多个倡议、宣言,倡导规则“软联通”,繁荣世界数字经济;提出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深化数字丝路建设;连续数年成功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IM电竞际组织,为各国搭建合作交流新平台,凝聚广泛合作共识,拓展国际经贸合作新渠道。未来,要继续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加强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倡导构建更加普惠繁荣、和平安全、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增强各国平等互信与文明互鉴,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落地生根,为全球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