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眉山市彭山区“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
根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组织实施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的通知》(教师司函[2016]22号)文件,我区被批准为2016年“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新增示范区县。为切实保障此示范性项目工作的顺利完成,实现我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有机整合和创新,特制定《眉山市彭山区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附件:眉山市彭山区2016年“国培计划”——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方案
负责各学科工作坊线上网络培训的具体管理,及时收集各工作坊学员提供的优秀教学课件、微课、案例等,在网络研修社区发布研讨
协助叶志莲建立区级(网络研修社区)学科培训资源库,定期发布培训通报;协助完成其他培训管理事务。
一、管理培训专业化。建立一支较为专业的区校管理者和培训者队伍,对其进行专项培训,重点提升项目的组织管理与指导能力,实现网络背景下教师校本研修模式的有效开展和创新。
二、操作模式化。完善优化“学—研—用—评”的四环节教师网络研修模式。研究网上学习,小组研讨,实践应用和效果评价四大环节的有效性,提高区域校本培训质量,促进中小学教师素质整体提升。
三、学习常态化。通过任务驱动式网络研修,依托“教师工作坊”和国培研修平台,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将研修和教学实践有机整合,实现网络研修与实践研修相结合的常态化校本研修,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成果资源化。充分发挥工作坊和学科骨干教师的指导、督促、激励的作用,发现培植典型,借助培训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逐层选拔,筛选挖掘优质资源,为区域教学资源平台提供保障。建立区校两级学科资源库,为各学科生成和积累一大批高质量的典型课例和微课程,初步实现全区教育资源共享。
(二)教育行政部门、培训机构管理者、学校行政如何对网络校本研修进行规划、组织、管理及工作职责。
参加人员:人事股(1)人、进修校(3人)、教研室(1人)、工作坊坊主(14人)
围绕研修主题,聚焦共性需求,解决重难点问题。感受信息技术魅力,了解未来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加工教学资源;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优化评价诊断。
3、结合教学实践,分享应用信息IM电竞官方网站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案例;(每个教师工作坊依据课程学习所得,设计和实施一节课,详细说明在教学实施环节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有效教学)
4、组织实施一次以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为特点的教学展示活动,分享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秀案例,并建立案例资源库;
5、设计一套学生学情或家校共育网络调查问卷,组织学生或家长进行填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改进教学。
组织和带领同学科教师学习研修,与教研室“一师一优课”工作计划结合,建立学科资源库,各“教师工作坊”向区级研修社区推送的优秀资源不少于学科人均数(课件、微课、典型案例各1个)供研修教师学习、研讨。
二、培训机构围绕“整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主题预设教师网络研修学习课程150学时(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供教师在线选择学习;提供区教师进修校、区教研室培训资源库以下资源以支持区级培训学习:
(一)理念资源:《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信息技术支持的学习方式变革思考》;
(二)热点资源:《MOOCs与教师学习》、《微课及教学应用》、《电子书包与教学应用》、《虚拟实验与未来教学》;
(三)方法资源:《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手册》、《主题探究活动的设计》、《基于单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微课的设计与开发》;
(四)技术资源:《教学PPT设计与应用》、《Word应用基础》、《Excel应用基础》、《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电子白板的基础应用》、《Flash教学动画应用基础》、《微课速成工具Articulate》
三、区进修校、区教研室会同培训机构汇聚一批和项目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计划29份,优秀教学设计100个以上,主题探究活动设计10份以上,优秀教学课件不少于1000件、微课不少于1000个和典型教学案例不少于1000个和对应示范样本资源一批,建立区级学科课程资源库,发布到网络研修社区供教师学习、研讨及课堂应用,并及时改进、更新IM电竞官方网站和增补。
四、教师工作坊,组织和带领同学科教师学习研修,与教研室“一师一优课”工作计划结合,建立学科资源库,各“教师工作坊”向区级研修社区推送的优秀资源不少于学科人均数(课件、微课、典型案例各1个)供研修教师学习、研讨。
明确管理主体和职责。区教体局为管理主体,统筹协调;区进修校为执行主体,负责具体的工作实施;教研室为指导主体,负责各学科的研修指导,以教研员为主组建区级培训者团队,建立学科工作坊,工作坊主在研修组长协助下完成指导任务;项目学校以校长为第一实施责任人,教科室主任负责组织管理,分学科建立校级培训者队伍。
结合的培训指导思想,落实培训者职责,优化培训活动设计,确保培训交流有时间、有内容、有经费保障。三是加强考核,以指导培训课程完成情况、开展交流次数、参与教师满意度、课堂教学应用等为考核项目,多元考核,督促培训者加强指导,全面落实培训任务。
二、加强培训者培训。一是加强区级、校级培训者培训。使其掌握教师培训管理的主要工具,提升设计、组织和管理培训项目的能力,提高教师培训的组织实施能力。二是区级、校级培训者定期交流工作经验,梳理培训思路和资源,结合教研室“一师一优课”的课例研究模式,将培训与学校既定的校本研修计划高度融合,力求务实高效,通过研修学员的示范引领,推动信息技术在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建立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常态化教研培训模式,即互联网+校本研修模式。
一、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开展培训过程性测评,其内容包括教师线上课程学习成效、线下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和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等,衡量教师学习成效;线上学习的测评由培训机构和进修学校负责,线下学习和应用成果由工作坊和任职学校测评,由教体局根据学员综合成绩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对学员实施评价奖惩。
二、在项目学校内,通过城乡学校结对方式(教育共同体学校自然成团),建立跨学校的学习共同体,并通过对“教师工作坊”和跨校学习共同体的研修时间、研修主题交流、经验分享、资源拓展、成果展示等方面开展评价。
三、由区教体局会同培训机构、区教师进修校制定对工作坊和项目学校的考核标准,评出优秀工作坊和优秀组织单位,实施奖励。
一、建立“一把手”工程工作机制,明晰管导两条线的职责、理顺两条线的关系;
管理线:教体局——区管理员(进修校、教研室)——学校(校长、培训管理员);
强化项目学校校长在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中的第一责任人制度,将教师参训率与学校考核挂钩,并将培训考核合格结果作为教师评优选模、教师资格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建立项目学校培训、应用情况周通报制度,培训项目监督问责制和监督意见反馈制度,充分利用教师进修学校网站,通报项目实施动态、各校研修情况,分享各校研修经验。
主办单位:眉山市彭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协办单位:各镇(街道)、区级各部门